| 
View
 

01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吳美幸 11 months, 2 weeks ago

 

 

現代日本和新加坡的移民政策與華人移民當地情況 

1.  前言 

近年來,隨著世界經濟與交通發展,華人移民海外的機會和選擇越來越多。聯合國經社部人口司《2020年國際移民存量》的數據,韓國和日本是目前最新數據中分別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國家[1],是華人移民人數最多的亞洲國家,也超過了一般印象中的移民國家加拿大和澳洲。數據中也顯示,新加坡是華人移民選擇中排名第七的國家,也是東南亞國家中排名第一的國家。 (Haugen & Speelman, 2022)  以下將選取華人移民人數最多的亞洲國家之一,日本,以及東南亞國家新加坡,陳述這兩個國家的移民政策以及華人移民情況。

2.  現代日本移民政策 

日本因為其移民政策相對保守的情況下,按照移民比例和人口比例計算,日本移民人口在2018年僅佔全日本人口的2%,實際上仍舊屬於非移民國家。 (任慕, 2021) 雖然如此,根據聯合國經社部人口司的移民數據網站顯示,到日本定居移民(permanent migration inflows) 在2019年達到10年內(2012-2022)的巔峰,13.79萬人。在2020年雖已經下滑,但也是華人移民在亞洲國家選擇中排名第二。這或許與日本近年來積極修改移民政策相關。

日本自從20世紀50年代,根據不同時期的政治與社會需求,不同程度修改移民政策。日本是典型的奉行以血統為原則的出生公民權制度的國家,其移民政策也把簡歷以血緣為標準的同質化社會作為導向。因此由《國籍法》、《出入境管理條例》和《外國人登錄法》所構成的“1952年體制”在實施過程中雖然認定戰爭時期以及之前赴日的中國人等外國公民雖然具有在日本居住的資格,卻不能享有作為日本國民的權利。後來,因為移民勞工問題,日本于1989年頒布“新移民法”,將外國移民的簽證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針對在日本從事某項活動的外國移民;另一類是根據身份獲得在日本居住的資格。為了方便對移民的管理,日本政府在2012年實施了對境內外國移民的新管理制度,外國居民根據身份的不同為中長期居留和永久居留兩類。 (任慕, 2021) 以上方案已經開始逐漸放寬,居留時間從最長3年,漸漸增加至5年。

2018年,日本政府再次修訂《出入境管理及難民認定法》,修改後增加了移民簽證的分類,以及在日本工作五年可具有申請永久居留權的條件。 (任慕, 2021) 根據日本簽證中介公司的資訊, 日本雖然本身沒有移民制度,但外國人仍然可以通過不同途徑獲得日本居留權或日本國籍。 (羽日本, 2022) 根據日本出入國在留管理廳(Immigration Service agency)的官方內容和移民中介的資訊,取得永久居留權的條件為以下:

一、      舉止好。

二、      有足夠的資產或技能來維持獨立的生計。

三、      該人的永久居留被視為符合日本的利益:

ü  一般而言,在日本居住10年以上。

ü  但是,在此期間,必須繼續具有工作或居住資格至少居住5年。

ü  尚未被罰款或判刑。履行公共義務,例如納稅義務。

ü  關於目前的居住狀態,必須按照《移民控制和難民識別法律執行條例》附錄2規定的最長逗留時間居住。

ü  從公共衛生的角度來看,不應有任何危害。

除了以上條件以及居住十年的特殊條件,如果符合以下任一條件,則放寬了必須已經居住10年才能申請的要求。

一、      對於日本人,永久居民和特殊永久居民的配偶,具有實際條件的婚姻生活必須持續至少3年,並且必須在日本居住至少1年。這個孩子必須在日本呆了1年以上。

二、      必須是居民,並且在日本居住了至少5年。

三、      被證明為難民的人必須在獲得證明後在日本至少居住5年。

四、      被認為在外交,社會,經濟,文化等領域為日本做出了貢獻的人,並且已經在日本居住了5年以上。 (Guidelines for Permanent Residence Permit , 2020) (永久居民簽證)

同時,如果能夠有些歸類為“特別高度人才”的外國人,符合以下資格,便可以在日本居住一年後,申請永久居留權。

一、      研究人員及技術人員以碩士學歷以上且年收逾2000萬日圓(約4,342,315台幣)

二、      工作經歷逾10年及年收逾2000萬日圓。

三、      如果是經營者,工作經歷逾5年及年收4000萬日圓 (Guidelines for Permanent Residence Permit , 2020)

以上條件以外,還有可能需要參加面試,以確保申請者有足夠在日本生活的語言能力。通過以上對比,可以看出近年來日本政府正積極放寬移民政策。

 

3.  華人移民日本情況 

華人移民日本情況按照日本出入國在留管理廳的外國人居民統計表的分類比較複雜,因此選取2012年以及2022年的統計數字作為十年跨度的參照,以及選擇2020年至2022年的統計數字作為近年參照。同時,只選取台灣和中國的“永住者”數字作為參考。

年份 

華人永住者人數 

2012

200,642

2020

305,546

2021

319,463

2022

338,491

1:華人在日本永住者2012年/2020-2022年 (外國人居民統計表, 2023)

通過以上數據可以看出2022年在日本的華人永住者比2012年增加了40.72%,而從2020-2022,逐年增加了4.3%至5.6%。永住者人數可說是近十年內取得大幅度增長,永住者每年也在陸續增加中。

根據華爾街日報對於中國人移居日本的訪問報道,可以總結移民原因主要是因為嚮往更加自由的生活,日本吸引人的優勢包括低犯罪率、清潔的空和划算的房產。 (Inada, 2022) 由此可見,良好的社會環境促使華人更願意移居日本。

 

4.  現代新加坡移民政策

王輝耀和苗綠將新加坡移民管理經歷分為四個階段:自由移民階段、選擇性移民階段、積極引進海外人才階段和全球金融危機後的最新調整與發展階段。新加坡曾是英殖民地區,獨立前沿襲英國的自由遷移政策,對來自中國、印度及其他周邊國家的移民不設限。 (王輝耀 & 苗綠, 2019)實際上,新加坡是一個由早期移民組成的國家,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土著”。

1965年新加坡獨立後,由於失業率急速半生,當地居民對自由移民政策不滿,因此新加坡政府設了更為嚴格的外國人居留資格審核標準,尤其控制低技能外國勞工的進入。然而,隨著經濟快速發展,20世紀70年代後期開始,新加坡勞動資源不足的問題日益顯現,政府組件放寬對外來勞工的限制,並設立了針對外來勞工引入的工作證制度和外國勞工就業署。20世紀90年代,新加坡開始吸引海外人才。19972002年,新加坡依次制定了“外來人才政策”“再造新加坡”計劃,制定了將新加坡打造成“人才之家”的國家戰略。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導致新加坡經濟下滑與失業率上升,新加坡政府一度放慢了引進外來到動力的腳步。但隨著經濟逐漸復甦,政府再次調整外國勞動的流入速度與進入門檻。 (王輝耀 & 苗綠, 2019)以上可見,新加坡政府針對外國移民的政策制定,是以當時的經濟情況作為基礎考量。

2012年以來,為應對人口老齡化、適齡勞動力下降和低生育率等問題,新加坡政府制定了多項吸引國際人才的政策。其主要原則有:一、全球人才是新加坡本地勞動力的補充,而不是取代本地勞動力;二、全球人才可以向新加坡本地勞動力傳遞知識和技能並幫助本地勞動力升級技術和就業能力;三、外國企業家在新加坡建立業務時可以創造工作機會。 (王輝耀 & 苗綠, 2019)新加坡最近移民政策主要為為了吸引高端技術人才以及對新加坡社會、經濟與就業發展有貢獻的人士。

根據新加坡移民與關卡局網站顯示,目前,外國人只要持有以下身份即可申請成為新加坡永久居民:

一、  伴侶是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

條件:

ü  根據新加坡法律規定,凡與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結婚者,均有資格申請成為當地的永久居民,經政府審批後亦可取得永久居留權

二、  年齡低於 21 歲的未婚子女,在與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合法結婚的情況下出生,或被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合法收養

三、  新加坡公民的年邁父母

四、  就業准證或 S 准證持有者

(申請就業准證的要求:大學或以上學歷,有專業證書或者特殊技巧薪金通常要求每月3,600新幣以上,而月薪6,000新幣以上的有Employment Pass的申請人,方可為配偶和21歲以下的孩子申請家屬准證。工作簽證一共分為三大類:第一類Employment Pass最高級的工作簽證,第二類:S Passes技術人員,第三類Work Permit國際勞工就業准證)

條件:

ü  有足夠勞動能力,年齡50歲以下

ü  單身女性必須在45歲以下方可申請

五、                  在新加坡讀書的學生

條件:

ü  在新加坡就讀公立或私立學校的留學生,在新加坡居住兩年或以上,通過新加坡國家級考試,就能申請成為新加坡永久居民。

 

六、                  在新加坡創業

條件:

在新加坡創業移民,需要5萬新幣(約1,174,022台幣)註冊一家新加坡公司,並以企業家、創新者或投資者其中一個身份申請,申請人須年滿21歲以上,居住滿24個月後可申請永久簽證。

ü  必須在新加坡創業

ü  必須註冊時間不足6個月新公司

ü  不符合要求的創業專案:咖啡店,美食中心,食閣巴刹,酒吧,夜總會,卡拉OK,酒廊,足部按摩,按摩院,中國傳統醫學,針灸,中藥配藥,職業介紹機構,風水師。

 

七、  在新加坡的外國投資者

條件:

ü  計劃分為兩個投資方案:

方案A:投資至少250萬新幣於建立新的商業實體或擴充現有商業運營(約58,704,562台幣)

方案B:投資至少250萬新幣於全球商業投資者計劃基金

ü  須擁有三年或以上的創業經歷,並要提交所擁有的公司最近三年報稅後的財務報告

ü  所持有公司最近一年的營業額必須達到至少二億新元,並最近三年的年均營業額也必須達到至少二億新元(約4,696,090,000台幣)

ü  如果所持有的公司屬私人所有,申請人須持有至少30%的股權

ü  公司所屬行業為房地產、建築、汽車3C店以外的行業

 

以上資料來源: (Becoming a Permanent Resident, 2023)

以上身份都還附有嚴格的審查條件。

 

5.  華人移民新加坡情況

新加坡原來就是一個由早期移民組成的國家,按照族群人口比例,華人佔最多數。根據數據網站statista顯示,20226月為止華人佔新加坡總人口74.3%,是人口最多的族群。或許因為新加坡華人人口佔大多數,保留了部分華人語言、生活習慣與文化,同時新加坡經濟發展蓬勃,新加坡成了現在華人移民人數最多的東南亞國家。

根據聯合國經社部人口司2013年的報告,2013年年新加坡的外來移民除了馬來西亞以外,第二是來自中國的移民,總人數380,766 (Singapore Migration Profiles, 2013)另外,根據數據網站statista顯示,2020年新加坡的外來移民最多來自鄰國馬來西亞,而排名第二是來自中國的移民,有426,434人。 (Estimated number of Asian immigrants in Singapore in 2020, by country of origin, 2023)對比以上2013年和2020年的數據,可以看出來自中國的華人移民來源一直都居上,數年來人數也穩定上升。

雖然新加坡移民政策看起來越來越嚴格,但華人移民到新加坡的人數卻不減反增。根據最新的評論,郭耀陽認為富豪與名流選擇新加坡,大概率是因為新加坡沒有繼承稅。但是除去少量的富裕階層,大部分中產階級和互聯網新貴也選擇移民新加坡,主要還是為了子女教育。 (郭耀陽, 2022) 由此可見,大部分華人選擇移民新加坡是因為社會的整體結構與形態更符合他們嚮往的生活。

6.  結語

以上陳述了日本和新加坡的移民政策,以及華人移民情況。日本是典型的奉行以血統為原則的出生公民權制度的國家,而新加坡則原來就是一個由早期移民組成的國家,兩個國家對待移民發展的策略從起點開始就不一樣。日本竭力保護在地子民的權益,對外來移民一開始就保持非常保守的態度,早期要在日本取得居留權非常不容易。新加坡沒有血緣血統作為民族國家組成的原則問題,因此早期十分開放移民的加入。

雖然日本和新加坡移民政策發展的起點不同,但隨著全球經濟發展,兩國都基於經濟考量下調整了各自的移民政策。日本從人力資源、技術發展和國家經濟貢獻等方面放寬了居留的條件,而新加坡則從社會、經濟與就業發展等方面提高了條件,但提高的同時,實際上是放寬了高學歷高技術的高端移民條件,只要能夠達到條件就能輕鬆成為永久居民。

以上總結日本和新加坡的移民政策,以及華人移民情況。

 

7.  參考資料

 

1)  Becoming a Permanent Resident. (2023). Retrieved from Immigration and Checkpoint Authority: https://www.ica.gov.sg/reside/PR/apply

2)  Estimated number of Asian immigrants in Singapore in 2020, by country of origin. (2023). Retrieved from statista: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692951/asian-immigrant-stock-of-singapore-by-country-of-origin/

3)  Guidelines for Permanent Residence Permit . (2020, April 21). Retrieved from 出入國在留管理廳: https://www.moj.go.jp/isa/publications/materials/nyukan_nyukan50.html?hl=en

4)  Haugen, H. Ø., & Speelman, T. (2022, January 28). China’s Rapid Development Has Transformed Its Migration Trends. Retrieved from migration policy institute: https://www.migrationpolicy.org/article/china-development-transformed-migration

5)  Inada, M. (2022, December 29). 嚴厲封控嚇跑中國有錢人,置產日本成「潤學」火熱目標. Retrieved from 風傳媒: https://www.storm.mg/article/4676087?page=1

6)  Singapore Migration Profiles. (2013). Retrieved from United Nations: https://esa.un.org/miggmgprofiles/indicators/files/Singapore.pdf

7)  任慕. (2021). 日本移民政策的修訂及其動因分析——市場需求與社會關係的平衡. 日本學刊, 第一期, 144.

8)  外國人居民統計表. (2023). Retrieved from 出入國在留管理廳: https://www.moj.go.jp/isa/policies/statistics/toukei_ichiran_touroku.html?hl=zh-TW

9)  永久居民簽證. (n.d.). Retrieved from 簽證歸化支持中心: https://visa-agent.net/taiwan/service/for-stay/visa-eijusha/

10)王輝耀, & 苗綠. (2019, 2 19). 新加坡:基于薪酬水平的移民准入制度. 中國移民管理報, p. 4.

11)羽日本. (2022, March 6). 日本移民容易嗎?教你如何取得日本長期居留證. Retrieved from 羽日本: https://hanejapan.com/japan-immigration/

12)郭耀陽. (2022, May 5). 中國人為什麼選擇移民去新加坡.Retrieved from 新華樂: https://sinhuale.com/blog/china-immigration-to-singapore/#:~:text=%E5%AF%8C%E8%B1%AA%E4%B8%8E%E5%90%8D%E6%B5%81%E9%80%89%E6%8B%A9%E6%96%B0%E5%8A%A0%E5%9D%A1,%E9%80%82%E5%90%88%E5%85%BB%E5%AD%A9%E5%AD%90%E7%9A%84%E5%9B%BD%E5%AE%B6%E3%80%82

 

 


[1] 實際韓國和日本分別排名第三和第四,但數據中的第一名是香港地區,第二名是美國。若以國家為單位,排除香港地區,便排名第二和第三。

 


段范芳水 81184015I

 

壹、     研究背景 

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天的活力、營養始於早餐,換句話說,早餐是每天攝取能量的開始,因此被視為是重要的一餐。Odegaard et al. 2013)在一份長達18年的研究中,追蹤了5000多名男女吃早餐的頻率。研究結果發現,跟每週吃不到3次早餐的人相比,每天都吃早餐的人可以減少34%的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43%的肥胖機率以及40%的腹部肥胖機率。對於每星期至少吃46次早餐的人來說,能減少24%的罹患第二型糖尿病機率、25%的肥胖機率。除此之外,習慣吃早餐者因為能攝取一天所需要的營養素,如:鈣質、纖維質、鐵質、維生素C,而有助於身體各方面的新陳代謝,因此能維持健康,記憶力、專注力和語言能力也比較佳(林雅恩,2019)。由此可知,早餐在促進健康體能上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不僅能維持青少年的體重、促進健康體能,而且還能提高認知能力、記憶力與學習能力(羅心余、賴冠菁、何倩瑩、黃詩瑩,2012)。

近幾年來,以早餐為主題的研究越來越多。根據華藝線上圖書館(Airiti Library)和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National Digital Library of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in Taiwan)搜尋有關早餐的結果可知,目前,大部分跟早餐主題有關的研究領域大多為醫藥衛生、社會科學、人文學、生物農學、工程學、基礎與應用科學、商業及管理學門等學科。不過,除了跟人體健康、餐飲管理等領域相關,早餐的飲食方式也反映了一個族群、社會的文化;而針對臺灣早餐飲食文化的華語文教學領域之研究寥寥無幾。因此,若能以早餐為題,介紹臺灣早餐飲食文化,就能讓華語學習者更加了解兩國之間在飲食上的文化差異。

二、          研究目的與問題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是透過臺灣電影《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之內容,介紹臺灣的早餐飲食文化。基於上述的研究背景、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本研究欲探討如下問題:

(一)電影《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中,介紹了臺灣的哪些早餐?

(二)電影《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所反映的早餐飲食文化為何?

(三)透過調查,越南人對電影裡面所出現的主要台灣早餐之想法為何?

(四)透過調查,越南華人對電影裡所出現的主要台灣早餐之想法為何?

(五)電影所反應的台灣早餐飲食文化與越南早餐飲食文化之差別為何?

貳、     文獻回顧 

本研究的文獻回顧共分為三個部份。第一部分為闡明本研究之「相關早餐的名詞解釋」,第二部分探討「臺灣早餐之相關研究」,最後為「飲食文化角度的早餐」。

一、          相關早餐的名詞解釋 

以《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為依據,「早餐」即是早飯、早點的意思。具體的說,早餐可以被理解為起床後的第一餐(謝其湘,2020)。早餐的食用時間從清晨至正午前的時段,餐點為上午的正餐以及點心(林琴斐,2017)。

二、          臺灣早餐之相關研究 

許嘉麟(2021)指出日常的早餐除了變動性大以外,也具有不規律的特性,因此用餐的形式與食物較為豐富多樣,並且能即時反映當今社會的飲食流行,也使早餐主題更有研究潛力。關於臺灣早餐類型方面,謝其湘(2020)整理有關臺灣早餐文化變遷議題發現,臺灣早餐在戰前的類型多以在家食用米食為主,因此比較單調;而臺灣戰後的早餐類型變化極多,早餐選項中多了西方的三明治與中國大陸的燒餅、油條。嚴培瑋、陳秉鎔、李姵儀、蕭淑藝(2019)指出臺灣早餐主要分為中式與西式兩類,而這兩種經過改造後還能保留臺灣之特色;其中,西式主要有三明治、漢堡配紅茶、咖啡等飲品,而中式早餐則以豆漿、米漿等飲品配包子、饅頭、燒餅、蛋餅、蘿蔔糕等。另外,許嘉麟(2021)研究了臺灣西式早餐店的角色和戰術,研究結果發現,由於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受工作和學習之影響,讓早餐的用餐時間被壓縮。為了節省時間,多以簡便、快速的早餐為主。因此,西式早餐店成為最佳的選擇,有助於人們快速取得早餐的需求,並且彰顯早餐在臺灣早餐飲食的重要性。

三、          飲食文化角度的早餐 

就「飲食文化」而言,張玉欣、揚秀萍(2004,頁9)認為該定義指的是人類發展以及決定飲食的方式和喜好之程度;其範圍可從空間與歷史的角度探討,包括:飲食食物、器具、加工技藝、烹飪方法等方式,以及跟飲食有關的思想、哲學、禮儀、心理等意識形態。而陳玉箴(2015)認為「飲食文化」即是人們在特定的社群或者地區所共享的飲食方式,包括三個面向:「行為」、「認知」以及「物質」。其中,「行為面向」指的是飲食的行為舉止、人們之間的互動方式,如:外食、請客、共餐、分享食物等;而「認知面向」即是人們對飲食與外在世界之間的現象之理解和看法,如:喜好、禁忌、價值判斷等;最後,「物質面向」指的是對各種食物(米、麥、乳、馬鈴薯、肉)的認知、運用以及賦予不同的價值。此外,陳玉箴(2015)把「飲食文化」的內涵與構成要素分為「食物面」、「形式面」與「象徵面」三個面向。所謂的「食物面」指的是食材、料理、烹飪方式等;而「形式面」即是用餐禮儀和規範,包括:飲食結構和用餐時間、方式與相關禮儀;最後,「象徵面」指的是該食物的影響,如:飲食禁忌、飲食所涉及的文化認同等。

本研究以臺灣電影《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為主要材料,並參考以上有關「飲食文化」的文獻,將電影裡所呈現的早餐按照陳玉箴(2015)所提出的「飲食方式」以及「飲食文化的內涵與構成要素」進行分析。此外,透過Google Form調查越南人對自己與越南華人的早餐飲食之了解。同時也調查越南人對電影裡所呈現的早餐之了解。其後,將越南人與台灣人的早餐飲食進行對比,並根據越南人對台灣早餐之了解進行教學設計。具體的臺灣早餐特色分析如圖下所示。

 

1 臺灣早餐特色分析

參、     研究方法 

一、          文獻研究法 

本研究透過搜集與臺灣早餐飲食文化議題相關之研究(如:網絡、書記等不同渠道),進行閱讀,了解前人在該主題中的研究成果;並且將所搜集的理論、相關結果作為電影分析以及對照之依據,從而更加了解電影所傳達的臺灣早餐飲食文化之意涵。

二、          案例分析法 

本研究以臺灣電影《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為例,列出電影中所呈現的早餐,並且將其按照所參考的理論進行分析,闡明電影所要傳達的臺灣早餐飲食文化。

三、          問卷與對象 

本研究以線上Google表單為收集數據的主要工具,了解越南人與越南華人對電影所呈現的台灣早餐之想法。因此,本研究以越南人和越南華人為研究對象,設計兩份問卷。問卷區分兩大部分,分別是背景資料以及早餐相關之題目。其中,背景資料共有2項,分別是民族與個人早餐習慣;而第二部分又分為三個小部分,包括越南人的早餐、越南華人的早餐,最後為食物/飲料與用餐時間。兩份問卷唯有背景資料的民族部分不同以及第二部分的順序稍微改變,其餘內容都相同。

吳明隆(2011)指出,變相數與有效樣本數量最適切的比例為1:5 1:10;而本研究的早餐相關部分共10題,預計收回50100份問卷。於是,當本研究分享連結後收集到足夠的數量並無人再填答時結束。填答時間於20231013日至20231017日,共5日。對於越南人早餐問卷,實際參與作答人數共有209人,扣除亂答等41份無效問卷後,有效問卷為168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80,38%。對於越南華人早餐問卷,實際參與作答人數共有67人,扣除亂答等18份無效問卷後,有效問卷為49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73,13%

四、          材料與流程 

本研究以《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為材料。首先,參考「飲食文化」之相關定義,確定本研究的臺灣早餐特色分析之依據;其次,將電影所呈現的早餐按照不同的面向進行分析;接著,根據電影所呈現的早餐,設計問卷,了解越南人的早餐飲食習慣,越南人與越南華人對台灣早餐的想法;其後,探討台灣與越南之早餐飲食習慣差異;最後提供教學設計。

肆、     研究結果 

一、          《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之簡介 

《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1](英文名為My Best Friend’s Breakfast)是一部於2022年上映的校園愛情電影,取材於由人氣作家尾巴Misa透過Dcard論壇真實愛情故事改編的同名小說。這部電影由杜政哲導演執導,主演包括周興哲、李沐、宋柏緯、何思靜、婁峻碩與林鶴軒。

《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講述的是一個校園愛情故事。17歲、高二的項微心(李沐飾)將吃視為人生最能發洩心情、最能療癒的事。項微心一次在學校的福利社想買她最愛的菠蘿麵包卻少了5塊錢時,因學長陶宥全(周興哲飾)替微心補錢而讓她自己覺得欠了人情。隔天,在游泳池打掃的項微心,剛好看到學長陶宥全想跟劈腿的女友分手卻分不掉。於是,想要還人情的項微心走過去,自編校花閨蜜方琦然(何思靜飾)喜歡學長的謊言當藉口,讓陶宥全成功地分手。從那天起,方琦然開始收到來自兩位愛慕者的示愛早餐。由於方琦然不想吃,因此每天的這些早餐都由項微心解決。同時,項微心因奶茶的誘惑而答應了吉他社長張元碩(松柏緯飾)的邀請,在社團成果發表會自彈自唱。不過,最大的問題是項微心的吉他彈得非常爛。有一次,項微心在學校自己練吉他的時候,巧遇了學長陶宥全。為了感謝項微心上次在游泳池的幫忙,陶宥全主動當項微心的吉他輔導老師。在練吉他的過程中,項微心不知不覺喜歡上了學長。可是,社團成果發表會那天,項微心發現送給方琦然早餐的兩位愛慕者之中是學長,她心痛地哭了很久。最後,項微心鼓起勇氣向學長告白才發現,原來學長也默默地關心她、喜歡她。當初,陶宥全決定每天送方琦然早餐的原因只是想激怒前女友,後來才知道吃早餐的人卻是項微心。而當時陶宥全也發現自己喜歡上了項微心。於是,陶宥全透過方琦然將項微心喜歡吃的早餐間接地送給項微心最後的最後,兩個人在一起,成為男女朋友。

二、          電影中的臺灣早餐飲食文化之面向呈現 

電影《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中所呈現的早餐分為吃的與喝的,吃的有菠蘿麵包、蘿蔔糕、鐵板麵、三明治、蛋餅和飯糰;喝的有奶茶、豆漿、紅茶。不過由於跟男女主角有直接關係的僅有菠蘿麵包、奶茶與飯糰。因此,本研究將把重點著重於分析這三樣早餐。具體的說,以陳玉箴(2015)所提出跟「飲食文化」有關的理論為主,進行分析菠蘿麵包、奶茶與飯糰的「行為」、「認知」、「物質」、「食物」、「形式」、與「象徵」等六個面向。電影中出現的其餘早餐作為了解臺灣的中西式早餐分類之參考。此部分分為「電影視角的早餐」與「理論視角的早餐」兩個小部分。前者透過電影中男女主角對早餐的喜好、認知介紹早餐;而後者卻從理論的視角進行分析早餐的飲食文化。

(一)           電影視角的早餐 

1.   菠蘿麵包

對於女主角項微心來說,菠蘿麵包「又簡單又有飽足感」。她認為「樣子越簡單越耐看」。菠蘿麵包象徵著純真、善解人意的項微心,同時也是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之起源以及男女主角第三次見面化解誤會的「見證者」。

2.    奶茶

奶茶是吉他社長張元碩說服項微心參加表演自彈自唱的得力助手。可以說,奶茶象徵著溫柔、體貼的張元碩,也象徵著他對項微心的暗戀。

3.    飯糰

如果說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由菠蘿麵包開始,那麼飯糰即是促進男女主角感情之催化劑。同時,飯糰也象徵著暖男學長和他對項微心默默地關心。

(二)          理論視角的早餐 

此部分以陳玉箴(2015)所提出跟「飲食文化」有關的理論為主,進行分析菠蘿麵包、奶茶與飯糰的「行為」、「認知」、「物質」、「食物」、「形式」、與「象徵」等六個面向。具體如下表所示。

1 菠蘿麵包、奶茶與飯糰的六個面向之分析

食物/ 飲料

圖片

面向

分析

菠蘿麵包[2]

 

行為

-       外食

認知

-       國民早餐的基本選項

-       街頭巷尾每一家麵包店必備的標準配備

-       最方便,最經濟實惠的早餐(陳重仁,2015,頁178

物質

-       麵粉、無餡料

食物

-       烘焙

形式

-       早餐

象徵

-       形狀很像鳳梨而被通稱為「菠蘿麵包」

-       平凡忙碌的生活(陳重仁,2015,頁177

奶茶[3]

 

行為

-       外食

認知

-       臺灣普遍的國民飲料(詹佳鑫,2014,頁182

物質

-       牛奶與茶

食物

-       無珍珠:結合奶與茶

-       有珍珠:煮珍珠

形式

-       早餐

象徵

-       精神食糧(詹佳鑫,2014,頁184

飯糰[4]

 

行為

-       外食

認知

-       由江浙、上海的移民來臺灣後傳入(王婉育,2018,頁31

物質

-       糯米,有鹹飯糰和甜飯糰

食物

-      

形式

-       早餐

象徵

-       因為很方便,所以是1930年代礦工們的優先選擇(王婉育,2018,頁31

注:研究者自製

由表1可看出菠蘿麵包、奶茶與飯糰在「飲食文化」的「行為面向」上都是外食;在「認知面向」上,菠蘿麵包被認為是早餐的基本選項,奶茶是臺灣普遍的國民飲料,而飯糰就是由大江浙、上海帶過來的;在「物質面向」上可見,菠蘿麵包的主要材料是麵粉,奶茶即是奶加茶,而飯糰的材料比較多樣,不過最主要的是以糯米為主;在「食物面向」上,菠蘿麵包的烹飪方式就是烘焙,奶茶若有珍珠需要先煮珍珠,然後才放入奶茶;而飯糰需要先把糯米蒸好,再放入其他料理;在「形式面向」上,除了奶茶隨時都可以享用以外,這三種食物都是以早上為實用時間;最後,在「象徵面向」上,菠蘿麵包象徵著「平凡忙碌的生活」,奶茶象徵著「精神食糧」,而飯糰是以前礦工們最優選的餐點。

三、          越南早餐文化以及臺灣早餐文化之對比 

針對以上所分析的「菠蘿麵包」、「奶茶」與「飯糰」,本研究將越南早餐常吃的,並且與以上臺灣早餐相應的食物進行對比,如:法國麵包、咖啡與糯米飯。具體的對比如下表所示。

2 臺越早餐對比

臺灣 

越南 

菠蘿麵包

 

早餐

法國麵包[5]

 

早餐/午餐/晚餐

無餡料

餡料豐富多樣

外食

外食

奶茶

 

早餐/午餐/晚餐

咖啡[6]

 

早餐/午餐/晚餐

多種口味/ +

有配料

冰咖啡/雞蛋咖啡

無配料

外食

外食

飯糰

 

早餐

糯米飯[7]

 

早餐/午餐/宵夜

飯包餡料

糯米與菜分開

外食

外食

注:研究者自製

由表2可知,臺灣的菠蘿麵包與越南的法國麵包都是外食,也都是早餐。不同的是除了早餐以外,越南人也把法國麵包當作午餐或者晚餐。另外,在材料方面,臺灣的菠蘿麵包是無餡料的,而越南的法國麵包不僅有餡料,而且餡料非常豐富多樣,有肉、火腿、香菜等。至於飲料,臺灣的奶茶與越南的咖啡不僅是早餐喝,而且早餐、晚餐都能食用。這兩者的另一個共同點即是皆是外食。此外,臺灣的奶茶有各式各樣的配料,如:珍珠、大珍珠、西米露、燒仙草等;而反過來,越南的咖啡沒有配料。最後,越南的糯米飯除了早餐食用以外,還可以當作午餐、晚餐和宵夜。在形狀方面,臺灣的飯糰是糯米包餡料;而越南的糯米飯,糯米與肉、菜是分開的。

四、          越南與越南華人對電影中的早餐之想法 

為了想了解越南與越南華人對菠蘿麵包、飯糰與奶茶之想法,本研究將這三個早餐食物與飲料的圖片放在問卷裡,並請填答人選擇該早餐、飲料的用餐時間,包括:早餐、早餐後的點心、午餐、午餐後的點心、下午茶、晚餐、晚餐後的點心7個選項。具體的調查結果如下表所示。

 

 

3越南與越南華人對電影中所呈現的早餐之用餐時間選擇

食物/飲料

用餐時間

越南人(168

越南華人(49

菠蘿麵包

早餐

3319,6%

1122,4%

早餐後的點心

4828,6%

918,4%

午餐

10,6%

0

午餐後的點心

2615,5%

510,2%

下午茶

5331,5%

2244,9%

晚餐

21,2%

0

晚餐後的點心

53%

24,1%

飯糰

早餐

6035,7%

1836,8%

早餐後的點心

42,4%

12%

午餐

8047,6%

2142,9%

午餐後的點心

95,4%

12%

下午茶

0

510,2%

晚餐

148,33%

36,1%

晚餐後的點心

10,6%

0

奶茶

早餐

10,6%

12%

早餐後的點心

158,9%

12%

午餐

106%

816,3%

午餐後的點心

8450%

2449%

下午茶

0

0

晚餐

2414,3%

612,3%

晚餐後的點心

3420,2%

918,4%

如上表3可知,在168越南人中,53個人(31,5%)選擇下午茶時間使用菠蘿麵包,80個人(47,6%)選擇午餐使用飯糰,84個人(50%)把奶茶當作午餐後的點心;而在49個越南華人中,22個人(44,9%)把菠蘿麵包當作下午茶,21個人(42,9%)把飯糰當作午餐,24個人(49%)把奶茶視為午餐後的點心。原因在於,很少越南與越南人把甜麵包、奶茶當作早餐。具體地說,僅有10個越南人(6%)選擇早餐吃甜麵包,2個越南人(1,2%)選擇早餐喝奶茶。越南華人也如此,僅有3個越南華人(6,2%)選擇早餐吃甜麵包,2個越南華人(4%)選擇早餐喝奶茶。

 

 

伍、     結果討論 

一、         飲食文化討論 

除了以上根據六個面向進行分析臺灣的早餐以及將之與越南相應的早餐對比之外,還有許多有關早餐值得討論的飲食文化議題,分為兩個部分:「示愛早餐」與「外食行為」。

(一)            示愛早餐 

透過電影《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中的情節可知,方琦然每天都收到來自兩位仰慕者的早餐。這兩位仰慕者的目的是能和方琦然交換LINE帳號。此外,學長陶宥全送給方琦然早餐是想透過方琦然間接地把項微心愛吃的給她。由此可見,早餐除了填補肚子、補充營養作用以外,還有向心愛的人傳達心意之用意。

(二)            外食行為 

另外,除了跟男女主角有直接關係的菠蘿麵包、奶茶與飯糰以外,電影裡所呈現的蘿蔔糕、鐵板麵、三明治、蛋餅、豆漿、紅茶也皆是外食。這說明臺灣從以在家食用米食為主的社會已經走向了方便、快速早餐之趨向(謝其湘,2020)。嚴培瑋、陳秉鎔、李姵儀、蕭淑藝(2019)也指出,在工作、學習忙碌時代,早上趕著上班、上學,將會直接在附近或順路買早餐,在家自己煮早餐已經很少見了。導致家庭早餐的衰落之原因有四個:一是跟婦女就業與性別化的早餐煮食有關、二是時間壓力、三是食材浪費與製作麻煩、四是不獲青睞的家庭早餐(林琴斐,2017,頁13)。

 


[1]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88%91%E5%90%83%E4%BA%86%E9%82%A3%E7%94%B7%E5%AD%A9%E4%B8%80%E6%95%B4%E5%B9%B4%E7%9A%84%E6%97%A9%E9%A4%90

[2] 圖片取自:https://www.deviantart.com/riceonstacks/art/Pineapple-Bun-626954246

[3] 圖片取自:https://tinyurl.com/49efvkn5

[4] 圖片取自:https://thewoksoflife.com/shanghai-breakfast-rice-rolls/

[5] 圖片取自:https://pngtree.com/freepng/watercolor-paper-bag-vietnamese-french-bread_6594142.html

[6] 圖片取自:https://tinyurl.com/44csw7nn

[7] 圖片取自:https://chef.vn/cong-thuc/cach-nau-xoi-man-thap-cam-bang-noi-com-dien-ngon-nhu-ngoai-quan

 

參考資料:

王婉育(2018)。臺灣早餐外食現象與社會變遷:以大臺北地區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習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明隆(2011)。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第三版)。台灣:易習圖書。

林琴斐(2017)。以時間使用日記為主軸探究台灣早餐飲食行為。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林雅恩(2019)。早餐吃不吃?吃什麼才是問題點——人士必需營養素,關鍵一餐延伸健康能量。農年雜誌,694),114-116

張玉欣、楊秀萍(2004)。飲食文化概論。臺北市:揚智文化。

許嘉麟(2021)。臺灣早餐日常實踐:西式早餐店的角色和戰術。中國飲食文化,172),79-140

許嘉麟(2021)。導論:早餐飲食行為的社會文化分析。中國飲食文化,172),1-8

陳玉箴(2015)。飲食文化。臺北市:華都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陳重仁(2015)。兒子的菠蘿麵包。載於焦桐(主編),2014飲食文選(頁176-181)。臺北市:二魚文化。

詹佳鑫(2014)。珍珠奶茶節。載於焦桐(主編),2013飲食文選(頁182-184)。臺北市:二魚文化。

謝其湘(2020)。早餐吃什麼?戰後臺灣早餐店的風起雲湧。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羅心余、賴冠菁、何倩瑩、黃詩瑩(2012)。早餐營養素分析及飲食健康。臺灣營養學會雜誌,374),147-154

嚴培瑋、陳秉鎔、李姵儀、蕭淑藝(2019)。服務態度與消費者購買決策之探討——以早餐店為例。東亞論壇,50417-24

Byram, M. (1997). Teach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Odegaard, A. O., Jacobs Jr, D. R., Steffen, L. M., Van Horn, L., Ludwig, D. S., & Pereira, M. A. (2013). Breakfast frequency and development of metabolic riskDiabetes care36(10), 3100-3106.

 


吳美幸 61184068I

 

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

引自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 https://ssl.thcp.org.tw/about/history

園區介紹:

 

" 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的前身是臺北市兒童交通博物館,後交由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籌劃。它是2008至2011年之連續性工程,初步於2008年10月完成全案規劃設計,至2009年4月底前完成主體工程發包作業,同年5月20日舉行開工典禮,進入主體工程施作。本案之基地面積為4.03公頃,園區計畫以「人文、生態、教育、科技、產業、農家樂」等主題做為六大軸心,打造出兼具親水及客庄性質之市民公園。

「客家文化主題公園」位於臺北市汀州路與師大路的精華地段,一邊銜接自來水博物館、寶藏巖,一條文化路線儼然成形;另一邊通過古亭庄遺址,沿著師大路前進,穿過客家族群聚集的龍泉市場,進入泰順街等客家人較多的地區,客家社區路線於是建構出來。

「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同時也是臺北市政府的施政重點,將讓市民可以體驗愉快的鄉村之旅,並勾起都會客家人濃濃鄉情的回憶,而跨堤平台設施更聯結鄰近的河濱公園,這座兼具客庄文化與親水休閒的市民公園,將以串連方式帶動各地客家庄的觀光產業經濟。"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